你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动态 > 行业新闻

电子警察的“扣分”原理了解一下

2018-8-27 8:39:57      点击:

要说这城市景观,其实都大同小异,不过时下已然到了秋天,而秋天是北京最美的季节,不欣赏欣赏窗外秋高气爽蓝天白云的景致,着实有些可惜,抬头望望天,你猜帮尼看到了什么?

或许是“职业病”作祟,帮尼抬头的第一眼,看到的不是蓝天,不是绿树,也不是飞鸟,而是一排排高耸直立的监控摄像头!

大家不妨回想一下,在主干道的路口,是不是总能看到一排排密密麻麻的监控摄像头?其实,这些摄像头的功能各不相同,除了普通的监控功能外,还有更重要的角色——电子警察!

既然身处安防圈,那对于监控摄像头必须是如数家珍,今天,帮尼就来为大家详细讲解一下,监控摄像头究竟是如何发现汽车的存在?又是怎样科学的监测交通违章?

想要监测交通违章的第一步,就是要让摄像头意识到汽车的存在,即区分出车辆和背景。

这里的难点在于汽车是不断移动的,城市交通路况更是复杂多变,想要去识别移动中的物体,其核心在于检测像素点的数值突变,但是问题来了,物体的影子同样也会改变像素点的数值,干扰车辆识别,于是,想要“抗干扰”,算法要解决的首要问题,就是排除影子的影响。

这里,咱们就来举个例子,拿STR(空时置信关系)来说,影子只会等量地改变像素点的亮度。利用这个差别,STR 算法可以把每个像素点与周围像素点比较。如果这个像素点与周围像素点的变化同步,即认为该像素点是影子,从而与车辆进行区分。值得一提的是,STR 算法在白天的车辆检测率可达 99%,夜间可达 95%。

检测到车辆后,电子警察需要在触发线的帮助下,判断车辆是否出现闯红灯,违规变道、逆行,压线等违章行为。那什么是触发线呢?你在马路上看到的各类白色黄色的车道线,停车线,其实都是电子警察作为划分不同区域的触发线。

比如有车辆闯红灯了,当该车辆进入检测区后,电子警察就会先其识别车牌。如果在红灯期间,车辆离开触发线一,电子警察便会采集第二张闯红灯照片,保存时间地点等路况信息。如果此时车停了,那么系统就会判定为越线停车,扣2分,而如果车辆离开触发线二,电子警察则会采集第三张照片,并判断为闯红灯,扣6分。

除了闯红灯的照片之外,还要把车辆在通过其他卡口抓拍到的图像汇集到终端主机。通过识别车牌,可以把该车辆闯红灯的图片,卡口的图片以及人脸特写相匹配,形成完整的“证据链”,也就是包含车辆头部、尾部画面的合成图,确保可以处罚违章者本人,而不被代扣分。

虽然摄像头可以处理大部分违章事件,但是监测是否有超速还是需要地感线圈和测速雷达的帮助。

你可能会问了,这个地感线圈究竟是个什么鬼?简单说,就是在地面上挖出沟槽,再在这个沟槽中埋入几匝导线,就能构成一个地感线圈,只要将线圈接入震荡电路,就可以检测汽车经过时振荡频率的变化,记录汽车通过两个线圈的时间差,就能算出汽车平均速度。

至于测速雷达则是利用了多普勒效应原理,向行进中的车辆发射超声波,同时测量反射波的频率,再与发射波的频率比较即可计算出车辆的移动速度。这些违章数据都会被传到所属交警队的数据中心,经历一次人工核对,再被标记确认为违法信息。此外,电子警察系统还需要解决照明、传输、存储、软件等等一系列问题。

咱们再来看一组数据,2017 年,深圳市查处了限行、超速、压线、违停等 601 万宗交通违章。 除了交警现场执法,还有 110 多万宗违章来自电子警察。

在不远的将来,算法和硬件的进步将进一步提升电子警察的能力,相信没有任何违章行为可以逃脱电子警察的“法眼”。